生成式AI与管风琴的华丽邂逅 工研院打造创新音乐会
记者邓君/新竹报导
工研院今年再度携手知名福尔摩沙管风琴演奏家余晓怡,於国家音乐厅运用生成式AI技术打造华丽音景,为管风琴音乐会带来耳目一新的听觉与视觉飨宴。
工研院表示,此次合作核心是将工研院「多模态即时互动音景生成内容」技术导入古典音乐会中,透过AI深入分析每首曲目的风格、背景和意象,生成推荐的文字、图片、影像。AI不仅能「听得懂」音乐,可识别音乐的情感、结构等特徵,还能综合艺术家和表演团队的创意构思,进而生成多样化的动态音景,加上在古典的国家音乐厅管风琴融合大型智慧透明显示器,让管风琴韵律与光塑融为一体带来视觉扩增,促使古典音乐与AI科技得以深度融合,也为未来艺术表演带来新的创意刺激。
工研院也首度与山影艺术实验所、黑川互动媒体艺术与艺高文创等三个国内年轻的光雕团队合作,在展演厅墙面进行艺术光雕,同步与工研院团队的生成式AI互动音景一同在舞台上呈现,让临场沉浸的光影和投射,衬托音乐会主角管风琴特有的壮丽音符,是难得一见科技研发与艺术生态系的深度合作。
工研院副总暨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所长林昭宪表示,近年来AI生成技术席卷全球文化内容产业,美国经济顾问公司CVL Economics在2023年调查美国电影、电视、动画、音乐、录音与游戏等产业运用生成式AI技术的最新趋势,结果显示,高达72%受访企业已将生成式AI技术用於内容产制过程,显见AI商机庞大可期。
工研院指出,根据文化部的统计资料也发现,科技元素可为表演艺术的消费者愿付价格带来30%的提升。未来台湾势必要跟世界竞争,台湾的文化产业在音乐、影视和表演艺术上都有杰出的艺术家,履获国际大奖认可,如果能够结合科技,特别是AI的协助,让文化艺术与科技很好的跨界合作,台湾势必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的能见度和影响力。
工研院副总暨服务系统科技中心执行长郑仁杰指出,过去舞台上的音景创作主要依赖动画师的细心聆听和精心编排,更要耗费大量时间绘制,整体过程耗时费力又成本高昂,致使音景在许多音乐会中仍未能普及。工研院「多模态即时互动音景生成内容」技术,透过AI自动解析音乐的风格、意象、转折,实现音景制作自动化,显着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。随着AI使用渐渐普及,艺术家们能更轻松的运用科技,创作音乐、舞蹈、视觉等多元作品,不仅激发创造力,也提升观众的体验,希望借助AI为业界注入创新泉源,持续推动文化艺术科技的普及和发展。